濮阳市统一战线新农村建设助力计划显实效
发表时间:2012-3-14 11:07:30
“我一个星期摘一茬茄子,一天150斤,一个棚的净利润就有2万多元,这都是民革给我提供的帮助啊!”日前,濮阳县柳屯镇土岭头村村民刘庆安感叹道。像他这样受益于统一战线“助力计划”的农民如今已不在少数。
2011年,濮阳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就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建议发挥统一战线各方面优势,整合各领域资源,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量力而行、定点扶持的原则,大力实施统一战线新农村建设‘助力计划’。建议提出后,中共濮阳市委统战部高度重视,深入到县区、乡镇、村,分层次座谈,发放调查问卷,详细了解和准确把握全市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后,确定了“助力计划”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农技推广、培育特色产业和引资引智推动农业发展,以技术培训、转岗教育和项目带动促进农民增收,以扶医助学、文化共建和法律入户加快农村繁荣,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搭一把手、助一把力。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民革中央推荐在全国推广的农业科学先进技术。民革濮阳市委会先后投入资金2万多元,在全市五县二区建立了10个示范点,推广使用面积近百亩,应用于黄瓜、茄子等8种蔬菜瓜果的种植,普遍增产40%—60%。
民盟濮阳市委会把“法律服务进农家”活动作为社会服务的品牌工程,抽调法律界骨干盟员,走乡串户广泛开展法律服务活动,累计授课30多学时,培训骨干60人,并为70多个农户提供了义务法律服务,培养了一批农村法律土行家,降低了农民的维权成本。
民建濮阳市委会依托濮阳中华职教社培训基地——濮阳市第二职业中专,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和技能夜校等形式,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和致富能力。在清丰县仙庄乡举办辣椒新品种培育、种植、管理培训班两期,参训人员300余人次。
民进濮阳市委会组织会员中的优秀教师在帮扶乡开设“中小学教育讲堂”,为当地中小学教师上示范课,一对一业务交流,有效提高了乡村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中小学教育讲堂”已进行了7期,培训教师150人次,辅导学生1000余人次,开展一对一交流活动3次。
农工党濮阳市委会在“送卫生下乡”活动中,多次协调市人民医院医疗专家以传帮带的方式为范县辛庄乡卫生院培训骨干医生8名,为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培训医护人员30名。同时,积极争取上级组织的大力支持,先后邀请农工党中央专项基金会负责人,到帮扶点西辛庄社区医院考察指导,就医院的规划设计、发展方向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九三学社濮阳市委会发挥林业和畜牧业专家多的优势,开展了“特色产业培育活动”,推广应用新型畜牧养殖技术,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他们选择了清丰县古城乡里屯村作为林下经济重点帮扶村,六塔乡后杨楼村作为新型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示范点。先后举办林下经济作物种植、零污染排放养殖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农民近1000人,使35个农户成为种植、养殖专业户,户均增收5000余元。
市工商联积极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截止2010年底共组织民企194家为全市援建学校16所,村图书室20个,医疗室5个,修路41条,总长62.9公里。 还建立了非中共知识分子“畜牧养殖社会服务基地”、 “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基地”、 “医疗卫生社会服务基地”等六个非中共知识分子新农村社会服务基地,创造性地为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为清丰县六塔乡后杨楼村协调资金20万元,改造该村100多户养殖场,使用零污染排放养殖新技术。
市侨联、市台办、市海联会多渠道开展联络,积极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邀请台商2批6人来濮阳洽谈投资事宜,并引进台胞、侨胞资金80万元,建成了三所标准化学校;争取到海外捐赠价值100多万元的学生用品。
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怀廉对濮阳市统一战线新农村建设“助力计划”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助力计划”契合了全省统一战线扭住中心、服务大局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要求,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来源:濮阳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