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濮阳国际旅行社网站!

濮阳国际旅行社濮阳国际旅行社

濮阳旅游集散中心

濮阳站

切换省市

首页> 民族民俗 > 河南濮阳杨氏族人民族融合的典型

河南濮阳杨氏族人民族融合的典型

发表于:2013-08-17 09:45 字体:

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春秋时期属卫国,地处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的交界处。濮阳历史悠久,它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怀抱中的濮阳县,历史上还曾被古代少数民族的血汗滋润过。在濮阳县城东古代圣贤柳下惠故里——柳屯镇(柳下屯)杨十八郎村的古金堤南有一处墓地,这是当地杨姓族人的祖坟墓地。墓地南边立着一通石碑,名曰《大元赠敦武校尉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乡人简称《唐兀公碑》。 《唐兀公碑》是杨姓族人代代相守、衷心呵护的珍贵遗物,每遇战乱、社会动荡和天灾人祸等,族人便把石碑埋藏于地下,逢太平盛世才使之重见天日。文革期间,杨氏族人因惧怕“破四旧”的风雨,将碑深埋于地下,1984年又重新挖出立起来,并由碑铭内容引出杨姓族人的祖藏遗书《述善集》的面世,进而引发了一个中古时期党项羌族所建西夏王朝兴亡、民族融合的话题来。

  杨姓族人在填报民族时称自己为汉族,但他们根据《述善集》的记载,认为其祖先既来自元代蒙古族之姓唐兀氏(本是西夏主体民族党项族的异称),故希望政府认定和改变其民族成分为蒙古族。此事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宁夏社会科学院专家根据《唐兀公碑》、《述善集》的记载,确认当地杨姓居民正是西夏王朝灭亡后,被成吉思汗称作唐兀氏的西夏移民后裔。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统帅的蒙古铁骑,经过20多年的战争,终于灭亡了立国近200年之久的西夏王朝,成吉思汗把这片广阔的领土置于了自己的统治之下。经过700多年的历史变迁,西夏移民已与其他民族融为一体,不再作为单一的民族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而杨姓族人的先祖唐兀公则随元朝皇嗣(皇位的继承人。有专家认为是指尚未即帝位的元世祖忽必烈,也有专家认为是指窝阔台的儿子阔端和曲出。)南征,先后攻灭了金朝、南宋,战后携家居住在杨十八郎村。这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融和过程的典型,《唐兀公碑》则成为民族融合的实物见证。1985年4月,濮阳县政府发动群众和有关部门集资,在杨氏墓地上修建了碑亭;1986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唐兀公碑》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3月,修建了永久性的标志。

  柳屯镇集中居住着西夏人后裔

  2005年6月下旬,记者一行3人来到了濮阳市。在该市戚城公园管理处的一间办公室里,记者找到了濮阳市文化局原局长、今年已64岁的孙德萱。早已退休的孙德萱,身退心不退,依然起早贪黑为濮阳市的文化事业忙碌着。当他得知记者是专程从新乡来濮阳采访报道民族融合的典型——杨氏族人的,便执意要陪同记者前往柳屯镇采访。

我们沿着东西走向的古金堤驱车向东行驶约25公里,便到了柳屯镇,柳屯镇因是古代圣贤柳下惠的故里而得名。西夏灭亡后,其唐兀氏的一支移民后裔就世代集中居住在这块土地上。在柳屯镇记者看到,近年来修建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与东西走向的古老金堤刚好交叉成一个坐标,杨氏族人居住地位于公路西,而其先祖墓地位于村庄和金堤的南面。记者和孙德萱驱车下了宽阔的古金堤后,看到《唐兀公碑》立于墓地的南边,而经杨氏族人捐资修建的碑亭,在夏日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引人注目。

《唐兀公碑》立于公元1356年,是元朝杨氏族人的四世祖杨崇喜(又名唐兀崇喜)为纪念其先祖所立。碑通高3.2米,碑身0.7米见方,上端每面浮雕斗拱三垛,碑首为盝古代的一种盒子顶,碑座上圆下方,为仰莲座。盝顶和莲座雕刻精细华丽,造型雅致。碑身为方形,四面均刻有隶书碑铭。在历史的风雨中,北面的文字侵蚀剥落较多,已不甚清晰。孙德萱说:“幸亏《述善集》收录了碑铭全文,这样就可以将东、西、南、北四面碑铭的碑文补全了。”

据了解,《述善集》是杨崇喜于元末明初所辑录的一部家族藏书。明清至民国年间,杨氏家族不断续修家谱,并邀请地方文化名人作序、题诗,与原书编辑一起,共收录各种题材的文章、诗赋等75篇(绝大多数写于公元1341年~公元1370年)。《述善集》的成书过程,跨越元、明、清三个朝代,时间长达318年。可见,杨氏族人从元至清300年里长盛不衰。《述善集》已成为研究中华民族融合史的一部重要文献资料。1985年随着《唐兀公碑》的出土,珍藏在濮阳民间长达600余年之久的《述善集》也随之重见天日。孙德萱说:“《述善集》虽然有对本族先祖事迹过分夸赞之嫌,但据专家考证,该书还是具有足够的史料可信度的。”

  时值麦收时节,记者在《唐兀公碑》周围的土地上,看到有10余名农民正在收麦,便走上前与他们攀谈起来。一名农民告诉记者:“我们是柳屯镇杨十八郎村的,老祖宗便是元初南征时定居于此地的唐兀公。”闻听此言,记者仔细观看他们的体态、脸型,发现和汉族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他们的确是自元初至今,一直定居于濮阳县长达700余年的一支西夏人后裔。

  据了解,杨十八郎村因元代有18个杨姓军人退伍在此定居而得名。据《开州志》记载,杨十八郎村辖21村,现在居住有杨姓族人的有杨十八郎村、西十八郎村、南杨庄、东杨庄、刘庄、焦村等10余个村庄。其中杨十八郎村杨姓族人最多,全村210户人家,除3户外姓之外,其余均为杨姓居民。

  在孙德萱的引领下,记者在杨十八郎村见到了杨存藻老人。杨存藻说:“杨氏一族现在约有4000多人。老一代‘兴’字辈的人,在世的已经不多了,现在各村主事的人多是‘存’字辈和‘世’字辈的。”因孙德萱的缘故,我们在杨存藻家见到了《杨氏宗谱》。它是用一巨幅褐色缎子加黄布衬里缝制而成的,俨然一床很大的夹被。因年代久远,褐色缎子已经发黑。“我父亲杨兴雷原为族长,宗谱归他保管。当年为了躲避日本鬼子的骚扰,他置一切财产于不顾,只将《杨氏宗谱》背在背上逃难,以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它的安全。如今,杨氏各村皆有族谱,均为白纸装订成册,分宗派支系,誊写公正。这些族谱都是后续的,我父亲舍命保护的是总谱。”杨存藻说,“早年闹土匪,有一个匪徒闯到我家里,竟将《杨氏宗谱》盖在身上睡觉,我爷爷敢怒不敢言,站在他的身边一直等到天亮。匪徒见我爷爷如此虔诚,就把《杨氏宗谱》还给了我爷爷。”

  杨氏先祖南征北战后定居濮阳

  (成吉思汗)临众敌为先锋而驰(纵横驰骋)也,倘得天助而掳彼(战胜)敌人,则将其美貌女子,良胯之马来与之焉(用美女、良马来祭天)!
  ——《蒙古秘史》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国际旅行社网站未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或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加QQ361040607即时清除!
------分隔线----------------------------
更多

民族民俗

主题游
濮阳亲子游
濮阳自驾游
濮阳自助游
濮阳春游
濮阳赏花
濮阳游轮
濮阳出境
濮阳极限游
网站导航
濮阳新闻
旅游攻略
民族民俗
濮阳天气
濮阳地图
旅游问答
濮阳旅游
濮阳景点
关于我们
旅游团购
濮阳旅游景点大全
仓颉陵遗址
中原绿色庄园
将军渡
兵工厂旧址
清丰普照寺
濮上生态园
中华第一龙
鸵鸟园
回銮碑
子路墓祠
南乐古槐
黄泥岗
大河神祠
蚩尤冢
宋耿洛汉墓群
南乐文庙
濮阳世锦园
回銮碑
子路墓祠
仓颉陵遗址
戚城文物景区
濮阳世锦园
中华第一龙
中原绿色庄园
将军渡
普照寺
毛楼生态旅游区
>>更多
濮阳旅游团购
濮阳旅游团购
濮阳旅游_濮阳旅行社_濮阳旅游攻略_濮阳旅游团购_濮阳地图全图_濮阳租车_天气预报_濮阳国际旅行社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媒体联盟